转载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标准化-珠海技师学院 365账号无法登陆_365app下载安装_bet·365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教学教研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转载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标准化

        转载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标准化

        2013-05-03教学教研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标准化

        作者: zhq-hmm

        转载自:小木虫网站 http://emuch.net/html/200603/200966.html

         

        一、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在对各种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后,最后的工作就是撰写学术论文。也就是说,要把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以某种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开。从目前学术论文的写作形式上看,有一种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的趋势。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社会规律性的认识,那么,读者在阅读学术论文时,所关心的主要是研究的前提、结论,以及证明结论的方法和过程。而按某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撰写学术论文,有助于对研究结论以及证明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效率。 
        撰写学术论文,重要的是要注意证明自己的合理性,注意证明的过程和证明的规范性,不能只下结论不做证明,不能只喊口号不做解释。与20世纪80年代前相比,现在的科学研究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注重体现在规范化之上的证明过程,从注释到版本,从立论到结论,都要体现学术规范。如果说过去是靠权威证明学术结论,忽视证明的过程,那么现在则是靠规范化的学术行为过程和详尽的文本来证明了。这种规范化的证明过程,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学者的学术人格,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遵守。 

        二、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学术论文就是用文字、数字和图表等,将有关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用书面的方式向其他人公布的一种信息传递形式。 
        从形式上看,一般的学术论文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序论、正文(本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一) 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目,它服务于揭示主题,体现文章的中心内容。要在数以千计的期刊、数以万计的文章中,读者注意到你的论文,标题――旗帜是否鲜明,眼目是否明亮――至关重要。好的标题,独树一帜,别具只眼,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吸引了读者;反之,一个含混的、没有特色的标题,往往读者一跳而过,尽管并不出色的标题下,蕴含有出色的内容。 
        学术论文标题的制作应符合下面几条原则: 
        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2.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昼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 
        4.题名应通顺,合乎语法要求。 
        5.题名应明确。标题要揭示文稿内容,一定要让人看了就清楚明白说的是什么,而不能不明确、暧昧含混。 
        6.题名要有诱读力。标题要通顺、明确之外,再进一步就要求要能吸引读者阅读,有诱读力。诱读力的大小,当然要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读者的兴趣,不可一概而论。但同一篇文章不同标题的诱读力有大有小,也是不容否认的。标题怎样具有诱读力,是因文章性质不同而异。或以义正辞严吸引人,或以醒世惊俗吸引人,或以活泼生动吸引人,或以情思绵邈吸引人等等,各不相同。但是新颖总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无论哪种文章的标题,力求新颖都是具有诱读力的。 
        7.题名要与文章内容相符。标题是要服从、反映、概括、揭示文稿内容的。因此,标题必须与文章内容相符,切不可题文不符、题不对文。 
        8.题名与文章内容的风格应一致。这指的是标题的风格是与文稿内容的风格一致。标题只具有相对于文稿内容的独立性,而更重要的是它对文稿内容的依附性。标题与文稿内容应是协调一致的,包括风格的一致。 
        (二)摘要 
        1.论文都应有摘要(3000字以下的文章可略去)。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6448-86的规定。 
        2.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 
        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4.摘要的篇幅:报道性的以300字左右,指示性的以100字左右,报道一指示性的以200字左右为宜。 
        (三)关键词 
        1.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 
        2.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叙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四)序论 
        序论是学术论文的开头部分。序论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在开头的序论部分应该确认问题并进行文献评论,如果有必要还要进行方法介绍。 
        1.确认问题和文献评论 
        在学术论文中确认一个问题,与一般性地提出问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学术性的问题,一定是在某一理论背景下提出的,即一个学术问题总是在一定理论启发、指导下提出的。这样,学术问题总是与一定理论相联系的,与其说是确认了一个问题,不如说是寻找到了一个观察问题的理论视角。 
        文献评论主要是对于与确认问题有关的研究领域进行综述和评论,这是一个学术性研究必备的环节。之所以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是因为这里谈的学术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而科学研究是一种知识积累的过程,每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都是对科学知识系统的检验和补充。这样就有必要说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研究的关系,特别是要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说明别的研究采用哪些方法,进行了哪些研究,形成了哪些理论,还存在哪些不足。 
        文献评论前一般要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在相同研究领域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 
        (1)选取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和采用的理论框架相近的研究文献。 
        (2)选取发表时间比较晚、年代较近的研究文献。 
        (3)选取那些被研究者引用频度较高的研究文献。 
        (4)选取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文献。 
        2.方法介绍 
        方法介绍在学术论文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科学研究不仅仅看重结论,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更看重的是研究过程。因为其他研究人员只有知道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才能对一项研究的科学性进行评判,因此,在报告中必须明确地说明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方法介绍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 研究设计的说明。对研究设计的说明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对研究方式进行说明,包括对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的说明,即说明是使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实地研究和二次数据分析中的哪一种来收集资料的;又采用了何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2)对研究对象进行说明,包括对研究对象总体和总体的构成情况进行说明;对具体研究的样本进行说明。对于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二次数据分析要详细介绍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和抽样误差。 
        (3)对研究变量进行说明,包括说明研究变量的类型;研究变量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研究变量的测量指标;研究变量的测量方式和程序。 
        第二,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说明。资料收集的说明就是具体介绍资料收集的过程,包括样本的具体选取过程,资料收集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一部分中要特别注意说明研究设计中没考虑到,但在具体收集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资料分析的说明就是具体介绍资料分析的过程,包括对资料的处理、整理及分析的过程。特别要说明实际采用的定性的和统计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还需要说明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以及计算机机型等。 
        第三,研究质量和局限性的说明。对研究的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包括对研究方式、样本、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质量进行评估。特别是要指出研究设计上的局限性,具体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研究结论的限制条件,以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设想。 
        (五)正文 
        论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序论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应按GB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 
        1.层次标题 
        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各层次标题要醒目,其字体与非标题要有明显的区别。 
        2.图 
        (1)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2)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不用手写,缩尺后字的大小以处于6号至5号之间为宜。 
        (3)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4)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5)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1个图,图序可定名为“图1”)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3.表 
        (1)表应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表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并便于排版,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3)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 
        (4)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5)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6)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 
        (7)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六)结果与讨论 
        结论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 
        结果与讨论的写作应符合下面几条原则: 
        1.从问题过渡到结果。按照“一般——具体”的顺序来表述结果,可以说是学术论文中的一般规则。除此之外,还要提示一下所研究的问题,然后再表述研究结果,使读者沿着“问题一答案”这样的线索来接受研究结果。 
        2.用资料支持结果。在给出研究结果后,相应地要用经验性的资料来支持,即用数字、图形和表格来论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在使用经验性资料时,要注意用文字对这些数字、图形、表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资料的含义以及在证明研究结果时的作用。另外,要对经验性资料进行适当的概括和小结,以帮助读者全面地把握资料。 
        3.从理论的视角来讨论结果。对研究结果或结论的讨论并不是简单地再次解释和重复研究结果部分已经总结了的观点,而是要将研究结果与序论中的理论联系起来,说明从理论的视角看,能够从研究结果中得出哪些与理论相关的推论。还可以把研究结果与文献评论中提到的那些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彼此验证各自的研究结果,了解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其他研究的修正和发展。另外,还可以讨论在研究中遇到的新的问题,以及用研究结果推论这些新问题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所受到的限制;讨论研究中没能解答的那些问题,以及研究可能存在的缺陷。对研究结果的讨论不宜过长。有的学者指出研究结果讨论的长度与研究结果的清晰程度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因为讨论过长反而会使读者在理解研究结果时不得要领,抓不住核心。 
        (七)致谢 
        (1)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2)致谢文字的字号或字体通常与论文的正文有所区别,并编排在参考文献表之前。 
        (八)参考文献 

        365账号无法登陆_365app下载安装_bet·365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的结论(无致谢段时)或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中所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 
        参考文献的着录应执行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或着者出版年制。 
        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着录要求如下: 
        (1)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2)参考文献的着录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一般采用小于论文正文的字号编排。 
        (3)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着录项目应齐全,对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等表示。 
        (4)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后面加“等”字;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而用“,”分开;中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着录法。 
        各类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 
        连续出版物的着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或起止页码。 
        专着的着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 书名 、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的着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主编名、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的着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的着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的着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